,则人不敢欺。这样子承父业,才是对殉难将士的告慰。而受伤残疾的士卒,虽然没办法再护卫陛下,教导小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也算是给他们有个谋生的法子。”
胸有成竹地说完,凌玉城双手把奏折递了上去:
“至于这样抚恤的花费,还请陛下俯览。”
其实……不用看预算表格,单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多花不了多少银子。
一次性的抚恤金改为分期支付,财政压力本来就小了不少。
少年孤儿集中抚养,伙食费、置装费什么的都可以批发,请老师的费用和伤残军人抚恤又重叠了……
至于烈士子弟,皇室从小养大,战斗力和忠心什么的就不说了……
坐在下面的臣子们开始磨牙,凌玉城悠然回座,旁听元绍微笑着安抚各家臣子,并且大方地表示:反正一样要给选入金吾卫的少年子弟们开课,不如……你们家孩子也一起送过来?
朕负担师资和教学费用!一个是教,一群也是教嘛!
而且可以广撒网,Jing选择,家里多送几个孩子过来,朕拣那学得好的选入金吾卫!
…………
陛下您越来越狡猾了。
不管君臣之间怎么来回拉锯,挨家挨户慰问、发放抚恤需要时间,整理合适的场地,挑选人手教导孤儿也需要时间,各世家高官选出合适的子弟补入金吾卫更需要时间。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暗流翻涌中,另一件事情吸引了朝中全部的注意力。
——皇太子殿下亲自监督查办的遇刺案件,终于有了重大进展。
在太子之前,负责查办这件年度第一号大案的是宗正大人。
或许是宗正大人毕竟已经年过七旬,没法跟小伙子一样没日没夜的熬;或许是当时朝局不稳,怎样都要保持一个平衡……总之,直到御驾回京,案件还没查出个眉目来。
不但没查出来,太子遇刺才三天,京城就已经解除了戒严,紧闭的城门轰然打开。虽说进进出出的盘查严了好几倍,可当中漏了多少刺客同党出去,可就不好说了。
话又说回来,一个大城市,一个像北凉都城这样的大城市,它封城能封几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起码柴是要城外运进来的,新鲜的菜蔬是要城外运进来的,就连喝的水,从皇宫到各大王侯高官府邸,都喝惯了城外的山泉水……
当然,太子遇刺是大事,封闭城门搜捕刺客也是正理,凌玉城一声令下,傻瓜才在这时候顶回去。但是关一天没关系,关两天也没关系,关到第三天,刺客同党抓不抓得出来不说,自己人先要撑不住了——京城平民,多有卖力气、卖手艺、做小生意为生的,这封闭一天城门,就断了一天的生计呀。
但是,陛下平安生还的消息一传来,抓刺客相形之下便不是那么重要。再说御驾即将回銮,再怎么想抓刺客,太子也只能看着城门缓缓打开,所有人力物力,优先投入到迎驾这件难度不高,但是在皇帝面前很容易刷好感度的事业上去。
——不是自己的事儿就是没人上心!太子殿下愤愤的想。于是,从元绍手里硬拗来了查办大权之后,他立刻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强硬手腕督办这件事。
当天在他遇刺那条街上出现的所有人,一律严刑拷问!附近几条街上的非京城人氏,一律严刑拷问!当天被抓进牢里的非北凉子民,一律严刑拷问!
另外,京城之内,大家心知肚明却一直没有去碰的外国密谍据点,也雷厉风行地被拔了个干净。
这么一扫,果然扫出来不少奇形怪状的消息。和行刺太子时相同制式的□□,从七八个不同的地点至少抄出二三十副,持有人身份从行走草原的商队到各国密谍不等。这些□□有的破旧残损,有的崭亮如新,但是无一例外的,都刻着虞夏北疆大营的记号。
此外,在一个隐秘的虞夏据点里,更抄出了许多有趣的文件。太子殿下只匆匆过了一遍,就叫人连文书一起卷了起来,直冲昭信殿而来。
寝殿中其乐融融,元绍正和凌玉城一起吃午饭,小十一坐在他们下首,捧着个碗一会儿看看父皇,一会儿又看看师父,仿佛永远看不够一样。差不多填饱了肚子,看师父和父皇的心情都还不错,他才试探着开口:
“父皇,达鲁帖他们好可怜的。我们天天一起练武,出了汗换衣服,步铭他们里外都是整整齐齐的新衣服,达鲁帖他们几个,内衣都是破破烂烂,撕了口子都没人补。父皇,我想找人给他们做些新衣服,好不好?”
只这一问,就见得凌玉城把小家伙护得很好。皇帝遇险失踪这样天翻地覆的大事,小家伙似乎没受多大影响,见到父皇没几天就调适了过来。现在心心念念,已经回到了读书、练武、学习御下手段的节奏上来……
两个大人微妙地交换了一下眼色。北凉皇子定例是八个伴读,四个从官宦贵族人家选取,四个从皇室直属的家奴里选。而出身、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和由此反映出来的衣食住行上的不同,在一开始,就把这八个孩子划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