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可是,随着一儿一女会走路,会缠着他喊阿玛,没多久就把大福晋的死抛到脑后。
六月中,康熙前往畅春园,太子一家随他过去。弘晏、弘曜的课停了。太子一想弘皙也有六岁了,直接把他扔去无逸斋。
弘晏和弘曜四岁,比去年更懂事了,也更会玩了。石舜华干脆叫他俩照看弘暖和弘晗。
小哥俩不愿意,嫌弃两个妹妹是女娃。然而,石舜华跟两个闺女说,弘晏和弘曜特别会玩。两个会走会跑还会喊哥哥的小姑娘自己去找弘晏和弘曜。
哥俩试图把她俩甩开,可石舜华就防着他俩这一点,当时也没数落他俩。等太子回来就告诉太子,弘晏和弘曜没有一点当哥哥的样。
太子指着哥俩说落一个时辰不带重复,打这以后哥俩再也不敢撇开妹妹自己去玩。
石舜华轻松了,反倒病了。
太子乍一听宫人说太子妃病了,顿时吓得手脚同步。
石舜华一年最多生两次病,往往是换季的时候忽冷忽热折腾病的。从未在夏天生过病,中暑除外。
太子扔下奏折就往讨源书屋跑,进门时听到太医说,太子妃天天呆在冰盆边受凉了。太子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石舜华痊愈,太子就叫她照看弘暖和弘晗,别整天窝在屋里一动不动。
弘晏和弘曜乐了,年龄小还不甚懂事的俩小子还偷偷祈求,让额娘多病几次吧。然而,石舜华这次病愈,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底都没再生病。
康熙四十年,五月,巡幸塞外,太子一家随行。这也是太子大婚后第一次跟康熙去塞外。却不是石舜华第一次去。
石舜华当鬼的时候跟着客商来过蒙古。那时的蒙古给石舜华的感觉只有一个词——荒凉。
如今有草原的地方就有蒙古包,而看见蒙古包仿佛就能闻到马nai酒的味道。下车吃饭时,石舜华到太子的车边小声问:“咱们回头住蒙古毡包吗?”
“你儿子以前没跟你说?”太子纳闷。
石舜华:“说过,但没说女人住哪里。”
“咱们住一块。”太子说着,一顿,“你的脸色这么白?没化妆,不对,麻子还在,化妆了。是不是病了?”
石舜华道:“没有,只是晕车。”
“晕车?”太子惊呼一声,“你什么时候得了晕车的毛病?”
石舜华仔细想了想:“出京城的时候。也有可能水土不服。没事,不严重。”
第121章 太子妃又怀了
太子盯着石舜华, 若有所思道:“你不会有了吧?”
“不会的。”石舜华肯定道,“上个月妾身的那个来了。”
太子问:“这个月什么时候来?”
“再过五六天。”石舜华记得很清楚,“妾身下了马车就好了,肯定不是。”
太子:“孤不管是不是,你脸色是真不好看,还是悠着点为好。过个七八日没来, 立刻请太医给你诊脉。”
“知道。”石舜华说:“孩子都生四个了,妾身比您了解。”
太子真不想说:“你只生两次。”
石舜华一窒:“一回生二回熟。”
“行,孤说不过你。”太子道, “太医查出有身孕, 你给孤老老实实在车里待着,哪也别想去。”
石舜华笑问:“蒙古毡包里也不行?”
“抠字眼有意思?”太子白她一眼,就回身冲他的马车里喊, “弘晏, 弘曜,你俩赶紧下来领着妹妹玩去。”
以往跟康熙出来,马车一停立刻跑出来的俩小孩躺在他阿玛的马车里, 哼哼唧唧道:“阿玛,我们很累啊。”
太子:“孤数三声, 一, 二——”
“下来,下来啦。”弘晏钻出来, 冲驾车的太监伸出手。
两个太监给弘晏和弘曜穿好鞋, 抱着他们送到石舜华的马车边。
走在最前面的康熙往后看了看, 眉头微蹙:“太子喊什么?”
“禀报汗阿玛,太子二哥训弘晏和弘曜。”胤禩走过去说,“叫他俩陪弘暖和弘晗玩,那俩小子不愿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康熙大乐:“朕说怎么一路上这么乖,也没来烦朕,合着躲懒呢。活该!”
“汗阿玛,他俩才五岁。”胤禩提醒,没这么说嫡孙的。
康熙又往后面看一眼:“加一块十岁了。朕八岁登基,十岁不小了。”
“还可以这么算?”胤祥惊讶道。
康熙:“朕就这么算,你有问题?”
“没有,没有,汗阿玛英明。”胤祯拉胤祥一把,“汗阿玛,儿子有点饿,先去吃饭了。”说着话,拽着胤祥离去。
胤祥走远了,才说:“汗阿玛真是越活越回去,跟两个五岁小孩计较,怎么好意思啊。”
“弘晏和弘曜太会闹他。”胤祯道,“我听额娘说,有次汗阿玛跟听唠嗑的时候说,如果太子妃二嫂能生个聪明懂事又乖巧的嫡子,就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