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你走了,我家牛也没了。我就是觉得……没劲。”
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从小一起长大,就数细发和何元葵最亲近,小伙伴要离开,细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失落。
见他们二人在一旁说话,何元菱倒是心中一动,把金婶子拉到旁边,低声道:“婶子,细发很聪明,就是不太识字儿。你们一辈子在村里,不知道读书识字是多么重要……”
金婶子立即道:“怎么不知道。要不是你们读书识字,你脑子里也没那么多故事,怎么上街说书。能把家里人搬到县城,还置宅子,可不就是读书识字、读来的本事?”
“那我倒有个主意,婶子舍得让细发跟我们去县城吗?”
金婶子双眼一亮:“这有什么不舍得。他要能去县城找个好营生,比在乡下岂不是强多了?”
何元菱道:“也谈不上多好的营生。就是之前我帮着打官司的周铁匠家,缺个打下手的。细发力气大,干这个合适
。就是周铁匠家也不宽裕,怕是给不了什么工钱,只能管个饱。”
能管饱还有什么顾虑啊,金婶子忙不迭:“没问题的。现下瘟疫横行的,乡下养猪养牛都死得差不多,糊口都难。孩子不管去哪儿,能有口饭吃,就感激不尽了。”
何元菱又道:“周铁匠家儿子是有名的神童,闲来也让细发好好跟着人家识些字,识了字,往后就好找其他营生过日子。我家宅子虽然不大,住个细发完全没问题。晚上就住我家。”
“太好了!”金婶子就怕夜长梦多,“要不让细发现在就跟你们一起走,你们东西多,他有蛮力,到了县城也能帮你们安置。我回家收拾几件衣裳,明日给送过来?”
何元菱哪会不知道金婶子的心思,笑道:“好,一路上也有照应。”
说话间,金婶子已经叫过细发,说让他跟何家姐弟一起去县城讨生活。细发激动得大叫起来,立刻就跳上马车,坐到车夫身边:“我坐这儿,我跟师傅学套车。”
其余村民又是替他高兴,又是暗暗后悔。早知道也该跟何家姐弟处成发小,瞧人家细发,都去县城讨生活了呢。
何元菱也是有自己的算盘的,却没和金婶子说。
她知道自己早晚要进宫,又担心nainai和弟弟在县城的生活。古时人为啥要生孩子,为的不就是劳动力。nainai年纪大,再有见识,也缺了力气。弟弟年纪小,再有脑子,也势单力孤。
何家需要帮手。
这些日子,她把《西游记》的故事已经提前说给何元葵听了。何元葵也是能说会道,脑子又极为好使,跟在何元菱身边这么些日子,早就领会到了Jing髓。何元菱在余山镇说书时,特意在休息时间让何元葵替自己讲上半个时辰,反响也都非常好。
所以她想好了。往后,何元葵在学堂休息的日子,就去余山镇把剩下的《西游记》说完。余山镇的场子说完了,就去县城的毛记茶馆说,加上nainai还能养鸡和织布,维持家中的开销还是绰绰有余。
看到姐弟两把细发也带进城,何nainai热情接待之余,心中也越发敞亮。
数日后,某个黄昏,说书回到家中的何元菱在院子里轰鸡。nainai问她:“你把细发带过来
,是要还金婶子对咱们家的照顾之情,也是要给咱们小葵找个帮手吧。”
“是的,nainai。”
“所以,你要进宫了?”
何元菱一惊,自己还准备找个合适的时间,好好跟nainai说,怕她太激动。
谁想nainai拿出一张纸,递给何元菱:“宫府的告令来了,初选已过,明日赴省城备选。”
“nainai……”何元菱不敢去接。
nainai却出人意料地平静:“我早就该知道,你认定的事儿,十匹马也拉不回来。刀山火海,你也去吧。别惦记家里。时常记得写信回来就好。”
“nainai……”何元菱抱住nainai,再也忍不住,眼泪奔涌而出。
61、秦栩君
七月, 骄阳流火。一切都焦躁而又静默。尚未入秋, 蝉儿疯狂地鸣叫着,向炎热抗议, 可老天爷像是入睡了, 连一丝丝微风都不愿意赐予。
空气都是死寂的。
皇家兴云避暑山庄的玉泽堂内, 一位俊美少年斜倚窗前。通身玄色的团龙绣袍,罩在他清瘦的身躯上, 乌沉沉的颜色越发衬得他唇红齿白。只是那肤色的白,过于清透,像是久不见太阳一般,透着玉色。
少年纤瘦修长的手中, 卷着一册书,似乎在看, 似乎又不在看。一双狭长的美目,时不时地望向窗外。
院子有几个太监, 懒洋洋的,各自拿着竿儿,却并没有去粘树上的鸣蝉, 而是在“摸鱼”。
一个太监转头间, 突然望见少年在看着他们,立刻用手肘捅了捅旁边的太监。
“皇上向这边瞧呢。”
那太监一个激凌, 重新举起竿子,假装在茂密的树叶间寻找鸣蝉。
嘴里还嘟囔:“看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