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怒,潼川府与成都府合为川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诸葛武帝隆中对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在如今的大凉,川蜀地区是仅此于江南地区的天下第二大粮仓。
    潼川府出事,整个大凉都会受到影响,不得不让人重视。
    作者有话说:
    注1:文中儿歌原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
    所以男主才会说他代替了龙丘居士。
    注2:六大官仓制借鉴唐朝。
    军仓、正仓供应兵饷;正仓、太仓供应官禄;常平仓负责平准籴粜;义仓负责赈贷救济。
    注3:诸葛武帝就是没架空的诸葛武侯,根据本文偏转后的历史做了改变。
    没什么影响,勿深究。
    第61章 
    “你二人疏忽值守, 潼川之难你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罚俸两年, 杖邢二十,可有异议?”萧旻沉着声音面无表情的说到。
    康尤毅、葛舒昌两人连忙颤声回到:“臣无异议。”
    只要小命和官位能保住, 这点皮rou之苦两人怎么会有异议。
    “下朝后自行去大理寺领邢,不得延误!”
    “臣遵旨。”
    在两人这里稍稍发泄了一下,萧旻的火气才降上一筹, 开口让跪了一地的人起身,而后问道:“章爱卿,韩爱卿, 对潼川府的事情你们有无良策?”
    章严维先于韩哲松说到:“巴州、成都府离潼川府最近, 可先开这两府义仓运往潼川府,已解潼川府的燃眉之急。
    同时, 户部拨发赈灾粮银, 先南下,而后走大江,取水路至川蜀之地。”
    “另外, 应先快马加鞭让潼川府厢军出动接管潼川府府衙,收押潼川太守梁鸣和审判史曹邢,待朝廷钦差亲至后处理或押解回京,再行处理。”
    厢军是大凉驻守重要州府的地方军, 也称常备军。
    一为维护地方治安, 二为承担各种劳役。
    设正副二职, 分别为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
    韩哲松听着没有说话。
    在这件事上, 两人的立场相同,章严维的处理之法也正合他的心意,自然不会出言反驳什么。
    “那依卿看,派谁去赈灾合适?”
    不管是章严维还是韩哲松都不可能去的。
    上元府距潼川府何止千里,两人如今都一大把年纪了,搞不好路上一折腾,回来时就是一尊棺椁了。
    “陛下,臣愿前往。”
    文臣队伍中走出一人,是内阁次辅夏敬。
    萧旻沉yin片刻,启口道:“准!朕命你为钦命大臣,代天巡狩,前往潼川府主持一切赈灾事宜。”
    “臣遵旨!”
    “康尤毅。”
    户部尚书一个激灵,连忙站了出去。
    “臣在。”
    “朕命你在两天之内集粮三十万石,银二十万贯交由夏次辅。
    胆敢延误一天,朕让你头顶乌纱不保!”
    康尤毅连忙跪下大声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在两天内将所有赈灾所需备齐。”
    萧旻压根儿就懒得理他,在太极殿内扫视了一圈后,视线停留在了一处。
    觉察到有人在看他的宁砚正准备抬头,就听到萧旻叫了他的名字,宁砚未作他想,当即出列。
    “臣在。”
    “你办事稳妥,如今又为户部侍郎,筹集赈银赈粮的事由你辅助康尤毅。
    筹集完后,以副使的身份随夏次辅一同入蜀,共救潼川。”
    宁砚没想到这赈灾的事情居然会落到他的头上,但现在不管他想不想去,皇帝的金口一开,他就只剩下去这一条路了。
    “臣,领旨。”
    宁砚跪下承旨。
    等他起身刚站回原位,一位御史走出,言他有本早奏,待萧旻同意之后,御史扬声激愤道:“陛下,潼川大震实为天变啊!”
    不少人听到“天变”二字之后纷纷变了脸色,包括龙椅之上的萧旻都是如此。
    “臣认为,新法就是造成这次天变的原因。
    新政变祖宗之法,逆天道而行。
    如今天道降灾于潼川,就是为了广告世人,祖宗之法不可逆,不可变。
    微臣斗胆请陛下废止新法,同时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以平民慌,以告上天。
    如此灾祸可解,天变可平!”
“放肆!”萧旻气的脸色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