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这才丢下我们两个自己去周游四方的。”
林黛玉笑得很矜持,谈吐也慢条斯理很秀雅,这并不能掩盖她言语间对“乡试解元”,而且还是江南的确的解元这个身份的漫不经心。比起乡试夺得桂冠,她更在意“先生”对她和小叔叔两个评价。
林黛玉口中明显推崇之至的“先生”,那不就是林湛阳的授业恩师展秋?
难得肯勉为其难留下来见外甥女一回的贾政一口茶噎在喉咙里,脸色顿时古怪极了。
乡试,贾家是有人通过的。隔壁宁国府的贾敬还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荣国府,往前贾政的大儿子贾珠也考过了乡试。
不过正经算起来贾珠当时可是直接在京城本地考的,没回南边金陵旧籍。这南北两边的竞争压力……呵呵。
更别提贾珠被贾政压着头悬梁锥刺股,考完秋闱直接被人抬着回府,成绩也就不上不下。
林湛阳这个见天浪里浪的,气厥了扬州府学里的一票人,回头嘴上说着“试一试”然后摘了头名。
辣鸡学婊,不得好死。
看到放榜那会儿,全扬州府学(包括薛鹤)都对这狗逼咬碎了一口银牙。
贾母心情难免有些复杂,更多是意外。
外孙女家庭幸福有人疼爱那是好的,可偏偏林湛阳和贾家却鬼使神差地亲近不起来……所以到底为什么林湛阳不是敏儿的亲骨rou呢?
不过知道他已经有功名在身之后就更加不能生分了。不能一起进学,那还不能请来给宝玉指点功课么?这也是亲近的一种啊!
贾母是打定主意要修复因为意外损伤的关系,她把想法一说,就看到林黛玉温温柔柔的脸上显出难色。
“恐怕有难度。”
“……?”
“外祖母不知晓情形,先生教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因我是个女孩儿,也不用读多少书,对我教养得松散些,多是要明白点道理,便放我去跟着母亲嬷嬷学女儿家的东西。”
林黛玉一面说一面整理着思路,听到这里贾母是予以肯定的,到底是教出解元的先生呢,果然有本事。
贾赦在旁边憋笑,贾政听在耳朵里,怎么听怎么觉得刺耳。
这真的不是在嘲讽自己?
还真不是。贾赦就是觉得玩味,那位展先生的名头连他这个死宅也有所耳闻的,难为母亲竟当真一点没听说过。
林黛玉当然是不敢认贾母这话的,掩唇笑道:“外祖母可误会了,虽说小叔叔是长辈,我这个当晚辈的不能碎嘴,可这话摆在他们谁面前,都是要被巴巴赶上来纠正的。”
“用先生的话讲,他这辈子最失败的就是被父亲哄着,接手了小叔叔这个愚不可及的学生。”
“所以教小叔叔的时候他也琢磨了许久,只让小叔叔将诸子百家历代经典全数背下来,再记诵先生的评按索引……这法子是没办法,小叔叔整日脑子里琢磨的事情与我们寻常人不同,只能这么死记硬背。若请小叔叔来,只怕宝玉要被引上邪路去了。”
“这怎么可能?”贾母还未开口,贾政先皱眉了。这哪里是正常人能接受的思维方式?你不能理解,所以把历朝历代所有对这句经典的相关注解全都背下来?
要是展秋在这里会怎么回答?
是不可能,庸人皆是如此以为。
不过幸好是林黛玉,她就和气很多了:“学海无涯,纵有先生的指点,也的确很是辛苦……好在小叔叔过目不忘,到如今也算取得了一点成绩。”
是啊,脑域深度开发、脑内自带高级检索系统的未来人,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我努力写点,看看今晚能不能补上昨天的更ORZ
第八十七章 黛钗
林姑娘在贾家的处境很微妙, 她客气矜持,瞧着娇娇弱弱,按理说这么一位孤身客居的稚弱小姐, 在贾家是讨不得好的。
按照是“白吃白喝寄人篱下”的闲言碎语起步,外加什么清高孤傲使小性子难相处的diss豪华大礼包轮番上阵。
可偏偏她有一位蜜汁震慑且疼侄女不讲基本法的小叔叔, 就在京城对角住着。一群护着她跟眼珠子似的奴仆,排场大得不得了, 可也……着实让人羡慕。
老太太看了都欣慰地叹气,说看着黛玉就想到当年四王八公最鼎盛的时候, 她的敏儿小时候也是这么娇养着长大的……现在觉得黛玉排场大的都是没见过世面。
得,王夫人乖乖闭上嘴去抄佛经了。
完了, 她家,hin有钱。
不是随手散财那种土豪, 而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不把钱当钱。不炫耀什么, 也从来不想占人便宜,跟亲戚也摆明车马账目清楚,那是能长久相处下去的礼节和坚持。
这点一开始是没人发觉的,大家只是觉得林姑娘娇气,事儿多,吃个饭还得自己小厨房独立采买了做了用……后来三春和她往来多了,才发现是身子弱, 自小得这么吃养生。还就得这么吃,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