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种种的原因追究起来,许振华就没有陪过云恩睡觉。
但是他们两个之间,要说是父子温情,也不是没有。
只是总是欠缺那么一点火候。
没有父子之间的感情,却正是培养出了一种亲近之人才会有的默契关系。
比如许振华照顾云恩日常生活这一点,云恩已经觉得很自然了,接受了,并没有抗拒,反倒是渐渐养成了习惯似得,见了许振华在家里就不自觉地要多依赖他一些。
亲密动作没有什么,但是说话神态和眼神,都透着是一家人的气息味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住久了在一起,自然而然就成了这样,有了某种默契在。不言不语,不温不淡的。许振华觉得这样其实也挺好。
云国安如今来了,倒似无意在提醒这一切之前经营起来的平和在倾斜了。
许振华思绪飘得很远,想起养了云恩这几年也不是完全两个人都没有发生过矛盾和摩擦,只是在他觉得最艰难的那些时候都带着云恩过来了,云恩现在和他偶尔会有不愉快,他也不认为那些事有什么大不了。
而且云恩确实算是很省心的孩子了,基本上很少哭闹,也很少有不讲道理的时候。
只要许振华好好和他说,轻声细语地给他讲,他开始不能接受,但是之后也多半都会顺着许振华的话。
许振华觉得云恩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而自己也不是他亲生的父亲,两个人之间能相处成这样,已经算是多少很有缘分和福气的事了。
故而他也并不要求过高,只是想着能平安抚养孩子长大就行。
等将来自己有了能力,一定送他去自己表叔,袁青唯以前学习过的学校上学。
许家家教严明,父亲苛责,从不管孩子,只是放养,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yin诗作画,两耳不闻窗外事。和妻子关系不和。
而母亲慈爱,到底偏心,也算不上好母亲。给许振华的关爱可谓少之又少。
许振华在许家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面成长起来,做事脾气都很克制硬朗,对人之间的亲密接触也很淡泊。
他不清楚别人家的父母和子女关系如何亲密,但是他知道自己和自己的父亲之间,亲密程度建立在思想和感情上,而非肢体语言与亲密接触上。
许将军一生戎马,和儿女的接触的时间都不多,流露出来的感情也极其克制内敛,对许振华的引导和教育,便是体现在言传身教。
许振华认为父亲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人生导师,从他少年至成年后,都一直是自己内心某种坚固稳定的存在。
父亲让他呆在自己身边,见识各色人和事,介绍社会各界名流给他,然后教他识文断字,做人明理立身的本领。
父亲对于许振华来说,更多是Jing神上的指引和支撑,多过其他物质上面一切。
他如今想起往事来,虽然有不好的记忆,但是也有温情脉脉的部分,一幕幕犹如历历在目,记得父亲常常在书房里面叫一声“御铮”,然后他就飞快地跑进书房去听父亲的吩咐。
父亲大多都是吩咐他倒茶,送水,或者整理屋内垃圾这些下人才做的事情。
许振华作为一个许家的三公子,在许大将领面前,也只是听父亲使唤的小役。
这些事不知为何许将军不喜让长子和长女做,也不想让下人做,旁人进他的书房都会被他打出去,偏偏只有许振华,随便进出,他也没什么话。
这似乎就跟很多厨师都不喜欢别人进如自己的厨房同理。
觉得自己的领地,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他人的出现会感到紧张,由此一旦有外人擅自闯入,便会暴跳如雷。
除了许振华,表兄弟袁青唯,还有一些好友来拜访而外,家里的人,确实都是不受父亲欢迎进到他的书房。
许振华有时会趁着父亲在书桌上撑着手臂打瞌睡的时候猫着腰进去拿书架上的书看,他年少顽皮,对外界世界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之情都全部倾注在父亲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古典古籍上。在他眼中,父亲极其富才学和智慧,明清时代的线装本摆满了整个书架让他心驰神往,总忍不住要偷偷去翻看父亲的书,想知道父亲所看的都是些什么书,书中的世界又是如何。
这是一个小小少年对于威严父亲的单纯向往和憧憬之情,他心里好奇着书中纯净的世界,常常带着朝圣一般的心情碰触到父亲的书架,找到自己想要寻找的那本书,父亲的声音这时就在背后响起,问道,“你在做什么?”
他的声音威严又严厉,许振华听后,心里完全不由得是一阵“做了坏事被抓包”的感觉。
他转过身来对着父亲,许将军看着他手里的书,沉着鹰一样锐利的眼睛,问,“你偷偷摸摸地进来,就是为了偷我的书?”
许振华完全不敢辩驳,只得低下头,道,“父亲,我错了。”
许将军将儿子盯着一阵细看,片刻才道,“罢了,你拿去吧,看完给我放回来,你出去,我要休息了。”
许振华听了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