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驷愣一一下,承认对方说的对,这也让他联想到关外的那些岁月。
“日本人谈判,肯定是幌子,他们是现在力量不够,等兵马都调度好了,就直接开炮了,还谈什么谈。”周澜吸了一口烟,他讨厌政治,但这种弱rou强食的逻辑却是很懂。
“真是这样的话,”贺驷皱了皱眉,预感非常不好,“军座也应该会有所察觉,再说咱们密电里面已经提醒过他了,他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我说他有私心,”周澜弹掉烟灰,贺驷把蓝水晶烟灰缸往他手边推近了一些,“恐怕,他是想着南有蒋,北有日本人,中间站个他吧!”
贺驷深吸了一口气。
不是没这个可能,各路军头混战了这么多年,都是各自为政,革命军北伐之后,明面上各路军阀都归顺中央了,可是哪个真心实意的听指挥了?
西边的冯玉祥、阎锡山。
南边的李宗仁,白崇禧。
西南那边的川贵还有姓刘的一直不大听话。
北边的老张家倒是听话了,张司令都被软禁了,可还不是因为自己在东北站不脚才易帜的嘛。
蒋委员长真正能指挥还不是就江浙那一派外加黄埔这一支。
29军要真是自立为王,也没什么不可能的。
“那我们怎么办?”贺驷问,如果是这种局面的话,周师的出路在哪呢?
香烟在手指尖燃烧,一缕青烟袅娜直上,周澜半天没言语。
半晌之后,他才低声说:“我想不出出路了。”
“我们是走是留?”贺驷听出了线外之心,29军他们可能待不下去了。
“走或者留,恐怕都由不得我们。”周澜看着他的眼睛,继续说:“日本人是一定要吞下中国的,他们不会罢休,所以宋要是想做皇帝,我看恐怕是一枕黄粱,我也不想用我小兵的白骨去堆他的帝王梦,何况根本就堆不出来。”
“他要是真的做得成这个皇帝的话,我也没有好果子吃,日本人要支持他,肯定会提出条件,你觉得这个条件里会不会有我?”
“你?”贺驷忽然心里一惊,想起了他俩心知肚明的秘密,“你是说今信?”
“嗯,”周澜声音放低了很多,目光里多了迷茫和恐惧“他一定很想抓住我,你说呢?”
一只温热的手掌抚摸上他的脖颈,“不会到那一步的,”贺驷说,“打不了我们就躲。”
接下来的十几天,北平天津风平浪静,老百姓家家户户过着日子。
“京城可不是别的地方,以为是关外呀!”京味儿口音的老大爷说,“皇城根底下,能闹出多大天来。”
“您老这话说的,那当年蒙古人不也打进来了吗?八国联军没进来啊?”一个年轻的声音说。
“那能一样嘛!”老大爷低着头,盯着围裙上的头发茬子,还在和剃头师傅辩论,“那都哪年的光景了,再说甭管它蒙古人,还是咱大清,最后还不是都说他中国话,吃中国饭,妥妥最后都是中国人,所以呀,别管谁当皇帝,都得需要咱老百姓干活才能过日子。”
剃头师傅回头在皮带上蹭刮刀,嘴没闲着,只是声音小了一些:“听说日本人在关外的挺不是人的,弄死了不少中国人呢。”
“咱都是顺民,”那老大爷不依不饶,还在坚持着自己的道理,“再改朝换代也论不到咱们头上,不管谁当皇帝,咱都一样过日子,有房子有地都不怕,咱怕啥,你说你个剃头匠抬了扁担就跑,你有啥可害怕的。”
“也是也是,”剃头匠嘿嘿笑着,“咱这也是咸吃萝卜淡Cao心,扛枪打仗又不用咱,咱小老百姓搁哪都一样,爷们,抬头,再刮个脸。”
“好嘞。”
不起眼的市井对话,零碎的传进了旁人的耳朵里,那俩个人对视一眼,谁都没说话。
将铜板交给卖报童,贺驷拿着当天的号外交给了周澜,中日谈判,他们驻守阵地平安无事,密电无回复,便去正式拜会宋军长,哪知吃了个闭门羹。
宋是刻意不见他们,周澜心理明白。
不过不走这趟,他心里不甘心。
避而不见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而这种态度让周澜对预期的变化更加的坚定了判断。
平津怕是真保不住了。
他在关外那么久,和日本人搅合了那么久,就快混成了一家人,他了解日本人的野心和秉性。
他们只有全力进攻和死去两种状态,换句话说,只要不死,他们就不会停止进攻,侵略。
就算是停下,也是伺机更好的机会,等待更巧妙的时机,积攒更大的力量。
只有开始和终点,所有的暂停都是假象。
宋想借势,想脚踏两只船,想借力打力——恐怕只能是个梦,周澜想,姓蒋的只是实力不够,手下人马还不够忠心归顺,等赶跑了日本人,姓蒋的谁也不会放过,他能从广东一路统一到北平,能让东北姓张的拥护他,他就不是一般人。
退一万步讲,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