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还颇为投机,约着出去逛了好几次街。
叶静在京市也就跟王玉兰熟悉,但王玉兰忙着开店,平日里没太多时间见她。现在又来个李静怡,这叶静的生活上总算是更丰富了些。
慢慢的,叶同泽自然也跟三叔一家熟悉了。
李超怡也非常喜欢这位侄子,长得好看不说,还知书达理,就连碰到自己才五岁大的女儿,都能耐着性子陪玩。
这李超怡的家室压根就没瞒着宋辉一家,从偶尔的言谈中,叶同泽知道了李超怡家中生意是关于机械生产的。
后来听说王记也想办食品工厂,但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资源,他就想着能不能从李家购买这些机械。
当下,叶同泽就跟楚随珠说了这事。楚随珠自然是同意的,有人愿意出钱带资源的合作,省得王玉兰跟没头苍蝇一样乱飞,正好的事。
楚随珠当天晚上就跟王玉兰说,王玉兰知道是叶同泽的三婶有这方面的资源后,立马拍板了双方见面,地点就定在这王记。
李超怡来过几次王记,这里的东西确实好吃得让她印象深刻,自然欣然前往。
因为中间有叶同泽调和,尽管对方是他三婶,但也明显是站在王玉兰和楚随珠这一方,与李超怡因为利益点的问题,相争不下。
最后拍板决定,楚随珠和王玉兰这一方以低于市场两成的价钱,从李超怡这边购买两个生产线的机械。
李超怡甚至笑着打趣叶同泽,不顾亲戚的情面了。
叶同泽落落大方的点头,因为食品厂成立之后,他可是要成为食品厂创始人,自然是与王记同进退。
从港城运机械过来需要非常多的手续,等它们从港城运过来,还得好一段时间。
王玉兰就着手把工厂的位置给定下来,再就是招工人的事,同时还需要懂冷冻食品这一方面的技术人才。
听说在沿海地区已经有人开始做了食品加工,于是就和叶同泽特意飞过去看看情况。
楚随珠因为要考试,就没有跟着,只能苦逼的在学校里考试。
一个星期后,王玉兰就和叶同泽回来了,回来后的叶同泽和王玉兰,明显跟之前不一样,尤其是叶同泽,眼里的跃跃欲试都快涌现出来了,而王玉兰Jing神面貌也更加亢奋。
他们俩几乎是跑遍了沿海的各类食品加工厂,知道现在不少都是在做冷冻食品,其中就有速冻水饺这一条生产线。
但是这一类食品只能销往大城市,销量却一直不佳。
一个小工厂的老板知道他们也是要开食品厂,唉声叹气的说,现在人们都没有吃速冻食品的意识,所以他的工厂销量不好,他也要准备关厂了,还劝王玉兰他们换条路子,不要往里砸钱。
但是王玉兰和叶同泽都特意尝过这些冷冻食品的味道,说实话,味道不行,比如饺子的馅料,要么就是白菜猪rou馅的,要么就是香菇芹菜馅的,只是把菜切碎搅拌然后加点调料调味而已,而且饺子面皮,冷冻后也有发裂的现象存在。
谁也不想自己买包饺子,拿回家煮开后,十个里面能有8个破了肚的。
技术人才暂时是没法找到了,但是王玉兰等人却完全没有被现在市场的萎靡给打倒。
主要就在于,他们都很相信,楚随珠手里出品的味道,只要是尝过的人,就会爱上。
等两个生产线的机械到到达,楚随珠也考完了期末试,开始要过一个月的寒假了。
从食品厂开起来之后,王玉兰和叶同泽就一块泡在了食品厂,王玉兰已经从王老板晋升为王总,而叶同泽则是叶经理。
有赖于王记依然很好的生意,每天可以说门庭若市都不为过,甚至王玉兰还去临市又开了一家分店,每日的食材,都从京市用货车拖过去。
王记的名头也传得越来越响,甚至已经快追赶上老牌酒楼聚贤楼和宴遇楼。
寒假中生意最好的时候,京报记者上门来特意做了采访,王玉兰现在已经一改在清远县的姿态,像换了个人似的,她穿着女士西装,头发剪短烫卷,行事也越来越果断。面对记者的各种问题,她也回答得从容不迫,滴水不漏,甚至还给记者透露了他们的食品将大规模生产,以后想吃王记的东西,只需要在周围的超市就可以买到。
当下就打了个不小的广告。
但就在京报上报道了王记之后,他们的工厂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那就是这面皮的问题,做好的饺子在冷冻后,面皮容易开裂和褐变,这是现在的冷冻食品厂普遍会碰到的问题。
楚随珠自己呆在厂里实验了好几遍,才惊觉这机械生产和人工制作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这里面还要涉及到冷冻的问题。
不过做菜这些都是她的强项,虽然是耽误了点时间,但这一块也不难,没几天,王玉兰他们就发现这冷冻食品面皮开裂的问题,就被楚随珠给解决了。
既然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馅料的调配上也完全没有问题,于是几十位工人就开始加班加点的开始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