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的制约,有影响和作用是一回事,但不能违背法律而一手遮天,我扶起这里,是因为眼睛里盯着总部的饭,早晚要分一杯羹。如果分社能在好的时局下走上前两种模式,那这两种结果都不会亏待了你们,如果有万一,跳身卖楼也只死我自己,不带你们。”
蒙桑心里像灌了铅一样,又沉又堵喘不过气来,他知道这些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真心相对,二是敲打,意在告诉自己,既然她能算无遗策的诡计都能使出,别的还会干不出?
他觉得郁植初最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不动声色的就能摆动四周,赌一把或许能变死为活的机会,而周围的人都会在她释放出的那种有规律的作用下去运动。她用最大但也是最小的代价度过了一场危机,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威信,强化了生存环境。
这样有着大手笔、高智商的思路以及富于投机冒险的决策,敢拿命去赌的女人,不成功,便成仁。
蒙桑有理由相信,他是目前为止,惟一目睹郁植初解剖自己的人。此时的郁植初已经剥去伪装显出不可告人的一面,她是冷血的,然而又是真实的。
蒙桑开始为这份不可多得的坦诚所感动,他能够体会出这其中的份量,也就是说,他在她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是无足轻重的人。
跟她共事,简直比杀人还他妈来劲。
蒙桑端起一杯酒,遥敬了一下,自己先喝掉一半:“其实就算你不入股我也会选择跟着你走。”
见她眉眼淡然,以为她不信,蒙桑又补充道:“内行才懂内行的门道,在公司我一直都拿你当坐标。我个人认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新闻稿件总是摆脱不了小家子气的感觉,过于琐碎和通俗,像是无病呻吟。但你写的稿子我每一篇都认真研究过。大气、理性,而且比旁人多了一种有别于政治主义的豪迈气概,还有明确的社会主体和倾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总能表现的淋漓尽致,无比鲜明的点出一个时代的群体,而非个人,所以总能让许多人从你的文字中找到自己入木三分的影子。如果说文字能够掺杂水分作假,但谈吐一定不会,你一开始口就能让人知道你是一个很有思想境界的人,对社会更有较为客观的认知,不像普通的年轻人那般抱有浪漫和虚幻,有深度的人,才能创造出《凡间》。”
郁植初翘着脚,喝光一杯酒:“《凡间》除了它自身的特点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商业需要,当初开办我其实也有有赌的成分,做一档栏目和做事实战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前者可以任意发挥,后者还是要脚踏实地,我们当前的东西之争主要是话语权。”
她搁下酒杯,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唇角,抛出最后一句:“我要让全世界都听到Z国的声音。”
第 10 章
既然已经把程序先划定了,只需要按部就班,按价码支付获得的所需款项就行。分社盘下来后,郁植初手里再没多少钱去置办新的物品,就算置了也不知道有命用多久,但还是依着重新布置了一番,其实也就是把布局重新换了一遍空间,让有限的使用空间和东西变得合理协调,还买了几盆绿植和一个风铃挂在门口,门一开叮当响的感觉很像小卖部。
买了一个书架和一个小沙发,放了好些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书和唱片,若有若无的音乐从人们感觉不到的角落弥漫到每一个方位,让人恍若置身于遥远圣洁的精神家园中,舒缓着闯荡红尘的疲惫与无奈。
工作室内一分为二,一边作为日常工作处理区,一边作为《凡间聚焦》栏目的采编室,所有编辑设备都集中在一个一米多长的专业工作台上。左边是素材区,右边是合成区,中间是电脑以及采编设备。
HN旗下有单独的新闻电视网,还分英文台和中文台,内容板块有十几个,拍个纪录片发布都不用和电视台申请,自家就有演播中心,新闻网的覆盖率不止在国内,而是逐渐朝着全球发展。但越是大的企业就越不敢随意的推陈出新,那意味着被市场规则评估、洗牌,但固守成规也有风险。
市场就这样,有实时才有新闻,老拿过去的剩饭热了又热更没什么新意。郁植初每天要做几档实时连线报道、现场录音报道,还要做几档国际专题电讯。还制定了一份主要的工作计划,大致有四个内容:
一:每星期剪一则主题纪录片。
二:立足东国,广泛与当地文化接触,与政府商业方面多进行文化交流。
三:取事实主题增加新栏目。
四:扩大分社影响力,结合自身在出版、发行和信息方面的优势,全面收集东国的战事资料,将其整合编辑,发回国内,进入图书市场。
为了让分社有足够的营业,她得想办法去找新闻,虽持有国际媒体证,但东国事态特殊,每一次的外出采访,分社都必须向新闻部提交申请,写明采访事由、人员、时间和地点,在获得新闻部同意后,才能拿着审批单独外出采访。
如果一旦有外国媒体擅自带着采访设备外出,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备,那么轻则被沿街的安全人员盘问,重则被请到新闻部安全部喝茶,如果采